市人防办:人民防空为民筑盾
资料来源:包头日报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30日
2020年,市人防办紧紧围绕“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职责要求,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着力提升城市防护能力
人防工程建设规模、质量实现“双提升”。新建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报建30项、33.2万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的207.5%,比去年同期增长75%,人防工程竣工验收10项、9.4万平方米,拆除报废早期工程1处。市本级人防工程平战转换项目库建设完毕,“1216”工程主体已完工,各类人防工程处于良好状态。
组织指挥和重要目标防护全面加强。《人民防空方案》通过评审,高标准完成自治区“检验-2020”实战化演练、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演练和全市人防指挥通信跨区域演练。新建电声警报1处,维修故障警报9台。圆满完成全国哀悼日人防警报鸣响和“9.18”人防警报试鸣。重新筛选确定了重要经济目标重点防护单位。
平战结合工程效益显著。昆区、东河两个平战结合工程共吸纳个体经营者197户,收取平战结合使用费1264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目标的210%,比去年同期增长17%,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作出贡献。
防空防灾宣传教育深入人心。印制发放各类宣传资料7万册,先后组织1100余名在校学生和4个社区开展防空应急疏散演练。
人民防空“十四五”和远景规划稳步开启。编制完成《城市人民防空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和《部分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评审稿,为人防工程建设有效纳入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奠定基础。
着力抓好专项治理
2018年12月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市领导先后18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市人防办党组认真履行主体责任,专门印发问题整改方案,建立健全“两表格、七清单”,全力推进问题整改。目前,涉及的709个项目,已完成整改266个,全市共追缴易地建设费1.31亿元,先后修订、制定制度20项,清理废止政策性文件2件,主动向市纪委监委移交问题线索9条。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强化服务。紧盯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目标,坚持“好快少”原则,积极推进“一站式”综合服务、“一窗式”便捷办理,9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其中3项优化为即办件。
简化审批。制定出台《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七项措施》,取消行政审批会议、减少3项审批要件、人防工程审批手续与质监手续一并办理,审批时限压减为3个工作日。对2类民用建筑明确了不建人防工程、不缴易地建设费、不进行人防验收;对5类因地质条件等原因无法修建防空工程的项目,依规减免易地建设费。
优化管理。采取设计前咨询服务、施工前图纸服务、日常巡回技术服务和关键部位隐蔽前现场服务等方式,确保了对事中事后的管理。
着力解决群众关切的民生问题
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市复商。抗击疫情期间,市人防办全体党员共参加防控知识宣传874人次,值守41人次,排查跟踪31人次,消毒整治19人次,捐赠物资及慰问11人次,累计8550元。两个商城共为经营户减免人防工程使用费232万元。
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对口帮扶。2017年对口帮扶以来,共投入资金55万元,帮助村两委新上项目1项,集体经济从零起步,发展壮大到18.6万元。83户147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9524元,贫困人口代缴各类保险全覆盖,“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落实。
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今年,市人防办共收到市人大、政协提案各1件,市长信箱、政府热线反映问题8条,全部按期办复。通过参加《行风热线》和《法制第一线》栏目,现场连线解答群众疑问,线下针对反映的具体问题,现场调查、实地踏勘后,全部及时解决并书面回复。
下一步,市人防办将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探索人防工作服务群众、保障民生的新路子,让广大群众共享我市人防高质量发展成果。